top of page

未知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發揮過度的想像力



上次提到人喜歡自己嚇自己的原因是來自於求生存而演化來的「負面偏好」,除此之外,恐懼跟恐慌也是經常出現的心理防衛機制之一,目的在警告自己不要因冒險而招致可能的傷害。


不管是生存本能或是心理機制,都顯示了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待在原地不動最安全的天性,而華人社會更是鼓勵大家安於現狀、踏實本分的過生活,而我們多半也就「從善如流」了。


仔細想想每一次當你想要有點改變時,是不是還沒等旁人說三道四,你就先笑自己癡人說夢?先別說創業這種本質具有風險的決定,即便是連「好想談戀愛」、「好想轉行」、「好想當主管」這樣的念頭,你是否也經常告訴自己不可能呢?


當下次你再次說出:「哎呀!我這輩子根本不可能做到……。」的時候,先理性分析一下,如果這個目標並非是不切實際,例如想要嫁給佐藤健;或是需要採取非法手段,例如為了接近佐藤健觸犯跟騷法之類的。 何不想想是誰限制住了你?


當你看著目標的時候你曾經做過什麼嗎?如果什麼都沒有嘗試過,那麼這個永遠無法做到的結論是從何而來呢?


假設你的目標是登上遠方的那座山,但你始終坐在家裡擔心天氣、體力、山況、意外等等,最後連家裡都沒踏出去過就放棄了,那麼是什麼阻礙了你呢? 是你的假設、你的想像、你的害怕。


環顧一下四周,沒有人拉著你,多半是畫地自限的給自己設下了結界。


踏出那個安全的圈圈吧!也許你真的無法登峰造極,但最少曾嘗試過,也有機會後悔,好過停留在原地催眠自己一切都好、然後悶悶不樂來得好,不是嗎?


但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這樣就好,那也沒有什麼不好,畢竟說真的畢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才最重要。

0 views0 comments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