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理性上知道,情感上做不到?

理性腦也有「理性不能及之處」,先求放鬆身心再求解決之道。

最近聽到一個說法,就是:

精神科醫師>心理師臨床心理師>諮商心理師

心理師>教練

教練>身心靈工作者

身心靈工作者>玄學


這個食物鏈讓我突然覺得有點荒唐,有種誰也別笑誰的荒謬感~。


想釐清內在糾結,也要心有餘心才能足

在跟一群諮商心理師一起進修的時候,我確實感受到大多數的他們所展現出來的不以為然的態度;沒想到在他們的世界裡,他們也在相輕。而我一直自詡是具心理諮商碩士學位+專業認證的教練,認為自己是有學理知識的「正統派」,不是什麼旁門左道;但看在那些擁有「大於教練」證照資格的人眼裡,我根本就像蝙蝠一樣,既不是鳥也不是獸。


但我對自己的專業還是具高度認同感的,我總是認為,如果不把內在糾結梳理開來、找到解決之道,再怎麼紓壓療癒也只是治標不治本(是的,我的心裡也有那個「大於」符號。


然而,由於最近遭逢接二連三的變故,儘管我用上畢生所學來協助自己,卻發現一件事,也是我在教練時經常遇到客戶會有的狀況,就是:「理性上知道、情感上做不到」。


為什麼呢?因為就算我們知道方法,但在身心飽受煎熬的狀況下,實在無心也無力去採取行動,這時除了基於理性對話之上的探索之外,其實是需要搭配適當療癒來放鬆身心的。


那可以是一趟山海之旅、可以是按摩,當然也可以是聲療、芳療、走廟祈福…,只要不傷身體、不戕害心靈、不是詐騙,如果對你有幫助,那就是好方法。


療癒與探索問題根源並進,才能治標又治本

回到上面的食物鏈,如果吃藥就有用的話,就不會發展出談話治療;如果談話就有用的話,就不會發展出那麼多身心靈療癒方式。


人的身心腦是互相影響的,所以重點應該是如何將各領域整合出一套最合適的調適方式,而不是忙著互相瞧不起。


不是只有鄉下阿嬤,我們每個人都有「理性所不能及之處」,在這種時候,能讓身心感到舒服、大腦恢復平靜的療癒可能才是當下最需要的,而不是被教練問東問西、奮力自我覺察跟看見。


但我還是要再三強調,不管什麼能療癒你,前提那必須是合法且無害的。而且也別忘了同時搭配教練會談,才能治標也治本。


預約45分鐘教練會談體驗 https://www.futureshapingcoach.com/contact-8


Comentários


  • fb icon
  • ig icon
教練未來 Future Coaching
人生教練、關係教練、品牌教練、職涯教練、企業教練  | service@futureshapingcoach.com
©2024 | FUTURE COACHING COPYRIGHT RESERVED
bottom of page